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网站
当前所在页面:科协首页 / 科普热点
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4-02 16:04:24 浏览量: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龙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对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摆脱了旧增长路径,依靠创新驱动形成强大的生产聚合效应。其形成起源于“新”,即以拥有专业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队伍为支撑,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新金融等生产资料新组合与数智要素新配置,依托科学新发现、技术新突破、模式新创造,驱动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未来产业新方向。其发展落脚在“质”,即在智改、数转、网联、绿色生产条件下引发生产质态的全新改变、生产能级的全面跃升,生产力的形成能够体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强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强化人才支撑为本培育新质生产力能动主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要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
  需求导向集聚人才。依托“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吸引一批能够敏锐发现新材料、新物质和数据资源等新质劳动对象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和潜力的基础研究人才。聚集一批生物医药高端型人才、“双碳”行业专业型人才、新材料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更多“云岭工匠”、产业复合型人才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
  科教融合培育人才。强化全链条全方位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构建数据驱动、人技结合、跨界开放、可持续的新型教育生态,促进知识创造。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具备学科融合能力的紧缺创新人才。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设面向前沿的交叉学科,培育和储备未来产业科技人才。
  实干创新引导人才。积极引导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自身科研兴趣与“四个面向”紧密结合,强化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提升提炼科学问题、解决产业难题的能力和本领。支持创新型企业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能够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图为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智能化生产线。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以更新生产资料为基夯实新质生产力要素保障

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是优化资源配置,要加快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
  健全完善现代新型基础设施。推进5G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兴技术向各领域广泛渗透,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件”需求。
  挖掘数据生产要素新价值。重视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推动数据资源在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以数据流引领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更好服务企业生产决策、计划与调度,提高生产效益。
  强化金融输血靶向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赋能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效益显著、潜力巨大的项目,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上中下游链式贯通的项目。充分发挥银行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鼓励银行机构积极开发创新信贷产品,探索“贷款+直投”等业务新模式,以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联动的方式深度参与科技企业发展。
  加大政策引导与激励。引导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和布局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倾斜,鼓励地方政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积极的财税激励。

以技术改进生产工具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效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要加快科学新发现、技术新突破。
  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战略需求,开展重点产业技术预见活动,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努力形成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
  推动颠覆性技术研究。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发现和遴选的新机制,发现和深入挖掘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颠覆性技术方向,积极培育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创新。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新型举国体制下,聚焦国家所需、云南所能,凝练重大科技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工程和技术科学研究。鼓励龙头企业提出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清单,制定关键配套产品工程化攻关清单,引导有能力的企业采购补链清单内的配套产品。

以改革重塑生产关系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适度宽松、兼容并包的创新环境是“活力之源”,要加快营造一流“软”环境。
  加快生产力体制机制变革。着力突破传统质态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发展格局、规则和流程、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瓶颈与难题,形成更有利于充分解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扩大“环境生产力”加成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服务改革,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学家、企业家心无旁骛谋创新、谋发展。
  凝聚新质生产力政策合力。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促进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高效衔接,兼顾短期效应和中长期效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政策实施协同性,省级各部门建立政策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
  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示范。引导和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当好新质生产力发展排头兵。支持云南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对发展和引进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和项目,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给予“尽职免责”待遇。

以转型助推产业变革锻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融合裂变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是主阵地,要加快新兴产业方向布局和未来产业培育。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融入全球数字化浪潮,抢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用好绿色能源优势,搭建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绿色算力体系,服务各行业的算力需求,用好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等先进技术,加速重塑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加快“智改数转”,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增加公共数字化平台和服务供给,降低转型升级成本。推动烟草、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相关配套向“专特精深”方向发展。
  开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瞄准生命科学、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本底的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抢占发展制高点。提高“首位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塑造竞争新优势。
  加快新质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更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

| |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