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惧怕死尸和鬼怪,然而在动物世界,无惧鬼魂的狠角色多了去了——因为它们自己就是经常啃食其他动物尸体的“食尸鬼”。
强力食尸鬼:食肉猛兽
哺乳动物中最著名的食腐者,自然是鬣狗、胡狼。
非洲草原上的斑鬣狗,口中有硕大结实的裂齿,足以咬裂斑马、羚羊的大腿骨,堪称“碎骨者”!
其实,斑鬣狗、棕鬣狗、缟鬣狗,以及非洲亚洲的各种胡狼都只是兼职“拣尸”,它们主要以捕食小型动物,或摘取植物果实、根茎及真菌为生。毕竟油水足够的动物尸体可是稀缺资源,光指着吃尸体的话,恐怕早就饿死了……
无论斑鬣狗,还是狮虎豹等大猫以及狼群,真要有一具尸体摆在它们面前,只要还没变质到足以引起食物中毒,它们都会丢掉“猎手的荣誉”,照吃不误!
当这些猛兽出场的时候,一旁的鹫类也只好退下去扮演“吃瓜群众”等待猛兽吃完离开,或是大胆凑上前去,能抢一点是一点。
而对棕熊、黑熊这些不擅长捕猎的猛兽来说,要想吃顿肉只能靠“捡尸”了。
藏区气候恶劣、植被贫瘠,可可西里地区的藏棕熊冬眠期很长,却很难靠吃素来储备冬眠所需的足够营养。
于是藏棕熊只能打起腐尸的主意:每年6~8月,数万头雌性藏羚羊会集体前往卓乃湖南岸产仔,死去的羔羊、母羊给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飞行食尸鬼:鹫和美洲鹫
在亚欧大陆和非洲的鹰形目鸟类中,有16种主要以食腐为生,统称鹫类,包括秃鹫、胡兀鹫和另外8种兀鹫等。
在南北美洲,也有一类被称为“美洲鹫”的食腐鸟,以巨大的安第斯神鹰和加州神鹰为首。美洲鹫的相貌、习性酷似旧大陆的鹫类,但其实两者的祖先差得老远,只是因为生态位相近,才“趋同演化”成了类似的样子。
无论鹫类还是美洲鹫类,都擅长借助空中的热气流,连续翱翔好几个小时。它们用敏锐的双眼,或者鸟类中少有的发达鼻子,到处搜寻尸体。为了生存,它们付出了“破相”的代价:头部、颈部的正羽稀疏,或者干脆成了秃头,便于把脑袋伸进尸体内部。
纵观广袤的非洲草原,水牛、斑马等大型食草动物的尸体旁,往往会有不止一种鹫类扎堆。在青藏高原和中亚地区,胡兀鹫、高山兀鹫、秃鹫和渡鸦经常合伙瓜分尸体——渡鸦充当侦查员和探路者,体型硕大的高山兀鹫、秃鹫随后赶来大快朵颐,并给渡鸦留下残羹剩饭。
鹫类和美洲鹫类的胃液酸性很强,加上免疫力出色,就算吃下满是细菌的腐肉也极少生病。
它们吃掉尸体,有效遏制了鼠疫、炭疽等传染病的传播,因此被高山草原地区的牧民奉为神鸟,当之无愧。
微型食尸鬼:食腐昆虫
在自然界,最先发现并到达动物尸体的,一般都是蝇类、甲虫、蟑螂、蚂蚁这些微型尸体食客。
甲虫中的葬甲像蜣螂(屎壳郎)喜欢粪便一样喜欢尸体。它们最擅长“挖坟”,赶在其他食腐动物到来之前把尸体埋起来,留给它们胃口极好的幼虫享用。
为了养娃,葬甲演化出了昆虫中少有的“一夫一妻”习性——雌雄虫在繁殖期共同建造育幼室。它们选择的目标,主要是老鼠、雀鸟这种体型的小动物尸体,或者大型动物尸体上的碎肉。雌雄甲虫选定合适的尸体后,就在其身下拼命挖坑,一直将其埋进地下超过30厘米的深度,再盖上土。
紧接着,它们还要钻入地下,在尸体表面涂上一些防腐的分泌物,并产下卵。之后雌雄甲虫仍然继续留守,并像黄蜂、蚂蚁一样喂养孵出后的幼虫。
即便一具尸体被啃得只剩骨架,仍然有食腐昆虫可以大吃一顿。皮蠹(dù)幼虫能舔刮掉骨骼表面残存的肉和油脂,而一些种类的白蚁连骨头都能吃。它们用排泄物、唾液和土混合而成的“混凝土”将骨覆盖,然后用有力的上颚挖掘骨质。如果给予充分的时间,它们能把整根骨头给分解掉。
深海食尸鬼:鲸落食客们
在阳光照不到的深海海底,动物尸体更是珍贵无比的食物来源。尤其是重达好几吨到上百吨的鲸类尸体,沉入海底后构成了神奇的生态系统——“鲸落”。
鲸尸沉入海底,对周边好几平方千米的海底生物来说,都是难得一遇的特大事件。由于平时食物匮乏,海底食腐动物的密度远不能和陆地相比,因此鲸尸被啃噬、分解的整个过程可能会长达数十年,甚至更久。首先到来的是运动能力很强的“机动食腐动物”,如一些擅长爬行的甲壳类动物,前来取食鲸鱼的软组织。
在东北太平洋,科学家对一具重约30吨的灰鲸尸体做了追踪观测,发现这个过程长达一年半!之后,则会有一些运动能力很差的“机会主义者”如贝类、管虫等发现这里并定居下来,繁衍数代。
大约4~5年后,鲸尸将只剩残骸,上面覆满了一层白色的“菌席”,里面含有丰富的硫氧化细菌。这类细菌能吸收尸骸中散逸出来的硫化氢,为自己的身体提供能量,以把周围的含碳物质转化为体内的有机物。
在深海海底最典型的生态系统——热液喷口当中,硫氧化细菌就这般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在鲸尸上,它们还有共生的合作伙伴——食骨管虫,这些蠕虫可以帮助细菌收集硫化氢和氧气,同时也分享它们产生的营养。
深海海底一处处的鲸落,相当于海底荒漠中星星点点的“生态岛”。而以鲸尸为食的海底食腐动物,就在这一座座“生态岛”之间迁徙,构成了绵延于大洋深处的大型生态系统!
这些食腐动物的历史很可能比鲸类更加久远,中生代的鱼龙、蛇颈龙和沧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或许也会在死后成为它们的养料……它们大吃尸体的同时,也为大自然的碳循环做了一份贡献。
奥秘画报社供稿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