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网站
当前所在页面:科协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拟推荐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候选人及候选团队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3-04-21 11:32:34 浏览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创造活力,积极投身“创新争先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开展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评选工作。

经广泛征集、条件初审、专家评审和领导小组审核同意,现将拟推荐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候选人及候选团队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自2023年4月21日至4月26日。公示期间,如对推荐候选人或团队存在异议,请以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向省科协院士办反映,原则上不受理匿名或非真实姓名的投诉和举报(信函以邮戳日期为准)。

联 系 人:梁 倩

联系电话:0871-63139172

联系地址:昆明市护国路26号

邮政编码:650021

附件: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拟推荐候选人及候选团队基本情况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代章)           

                                                                                  2023年4月20日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云南省拟推荐候选人及候选团队基本情况


候选个人(10人)


于黎,女,1976年12月20日生,汉族,民盟盟员,云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于黎扎根云南边疆,立足西南地区丰富的动物资源,围绕物种多样性形成这一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主要学术成果和创新性发现包括:1.突破遗传标记系统的技术瓶颈,解决哺乳动物适应辐射类群进化关系难题;2.以物种应对极端环境和独特食性等复杂性状的适应性进化为研究体系,解析动物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3.首次揭示哺乳动物种间杂交导致新物种及新表型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为哺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普世坤,男,1974年7月6日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普世坤长期从事锗提取新技术、高纯锗材料开发及测试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重点计划、重大项目3项。主持2019年国家工业强基“4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衬底材料实施方案”,主持制订锗行业国标47项,以第一或主要发明人获发明专利32件。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6.13亿元,利税12.45亿元,减排废水70万吨,废渣130万吨,二氧化硫6万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上述难选冶含锗物料中锗的高效提取,锗综合回收率达97.5%。主导起草了9项国家标准,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已成为该产品的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杜官本,男,1963年9月4日生,汉族,民革会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杜官本扎根云南边疆37年,主要从事人造板胶黏剂及人造板工艺领域科技创新工作。针对我国人造板工业存在甲醛释放量高、生产过程能耗高等重大技术难题,组建校企协同创新团队,研制开发了环保防潮型刨花板新产品和工业化生产新技术,提升了刨花板工业整体制造水平,大幅度降低了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推动刨花板成为定制家居主要基材;创新研发了人造板连续平压生产线节能高效关键技术,升级了我国人造板工业生产方式升级并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刨花板工业高速发展;组建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发展完善了甲醛系列树脂合成理论,开拓性开展了木竹材表面活化、树脂分子超支化结构改造等前沿探索研究,为木竹材胶合性能改良、传统甲醛系列树脂技术升级和新型木竹材胶黏剂研发提供了新方法和新策略。

黄镇,男,1963年9月29日生,汉族,中共党员,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黄镇投身生物制品行业42年,在细菌性多糖疫苗、细菌性多糖结合疫苗的研发方面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成功建立起细菌性疫苗核心研发技术平台,先后以课题负责人或课题技术负责人的身份承担8项国家级重点项目,20余项省级科技项目。成功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疫苗产品10个,其中以全球第二支、国内首支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为代表的7个品种、10个品规的产品已实现产业化并上市销售。领导企业生产疫苗逾2.46亿支,实现销售收入逾149.74亿元。

王佑春 ,男,1964年2月7日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教授。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王佑春在病毒变异监测以及疫苗和诊断产品评价中实现多种技术创新,为重大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建全球领先的假病毒制备技术,构建了艾滋病、新冠等30余种病毒3000余株全球最大的假病毒库,假病毒滴度比常规方法提高100倍,打破了技术和资源限制瓶颈。在全球率先采用假病毒技术开展病毒变异监测,并引领疫苗和抗体等产品研发。创建符合国际规范的体内外有效性评价方法,研制56种易感动物模型,实现对新冠等疫苗和药物快速筛选与评价。全球率先实现高通量、自动化和多型联检的假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推动 HPV、新冠等疫苗和抗体上市。创建国际领先的诊断试剂评价关键技术,国际率先发现戊肝病毒4型和兔戊肝病毒,并首创尿液戊肝抗原诊断技术等。研制出非典、艾滋病、肝炎、新冠等重大传染病诊断试剂的国家标准品,推动诊断产品研发并进入国际市场。促进100多个HPV、艾滋病、新冠等诊断试剂、疫苗 研发,推动千亿级产业发展。

束洪春 ,男,1961年9月10日生,汉族,无党派人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束洪春扎根云南三十年,致力于智能电网保护与控制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重要设备,守护电网安全运行,助力国家“西电东送”送端系统--云南电网的科技进步,业绩突出。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课题、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20余项。首创了“测后模拟(SAT)”和波形特征匹配、直流线路边界保护、可拓学融合辨识、主-被动联合故障检测、无源与有源协同消弧、雷电流反演等技术理念和技术原理,并率先将S变换、TT变换、数学形态学、可拓学、粗糙集理论等引入电力系统工学命题研究。

陈策实,男,1972年10月9日生,汉族,无党派人士,昆明医科大学教授。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陈策实针对基底型乳腺癌的病理分子机制以及新治疗药物挖掘,系统解析了基底型乳腺癌干性转录因子 KLF5 的上下游调控机制及功能,发现了若干潜在治疗手段;聚焦泛素化调控机制,发现多个泛素修饰酶在乳腺癌的功和机制,促进乳腺癌生长、转移、耐药,提出新的靶向治疗方案;创建了乳腺及乳腺癌类器官模型和树鼩乳腺癌模型,为基础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有力支撑。

魏红江,男,1971年5月7日生,白族,中共党员,云南农业大学教授。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拉通了集实验小型猪新品种培育、动物基因编辑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创新与应用、异种器官移植供体猪和疾病模型构建、异种器官移植手术、非人灵长类屏障级饲养及专业护理等为一体的完整技术链平台体系,为推动国内小型猪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实验动物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自主开发了由单个基因至十个基因编辑的异种移植供体猪13种,同时获得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7种疾病猪模型。与哈佛大学合作,获得了世界首批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失活克隆猪。

刘猛道 ,男,1969年5月1日生,汉族,中共党员,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刘猛道主要从事麦类等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实施项目20项。成功探索“合理压缩迟熟小麦,大力发展早熟大麦”优化作物结构,使啤饲大麦从零星种植快速发展近50万亩,明显缓解大、小春争节令矛盾,提高烤烟、水稻等大春后茬作物产量和质量。育成并通过国家登记大麦品种23个,其中10个品种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获新品种权保护2个。研究的大麦抗旱减灾集成技术、核桃林下套种大麦集成技术、烤烟套种鲜食豌豆抗旱减灾绿色栽培技术等 6项栽培技术入选云南省主推技术,缓解“粮、经、林”争地矛盾,促进三者协调发展。制定地方标准发布的技术规程 19项。主持示范推广作物良种良法295万亩,增加效益15.76 亿元。

赵俊三 ,男,1964年10月14日生,汉族,中共党员,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个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赵俊三长期从事3S(GIS、GNSS、RS)技术及集成应用、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与编制、自然资源管理及智慧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土空间多尺度演化模拟与 优化配置、智慧城市等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致力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专项、云南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等课题数十项,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十余项,取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一百余项。主持研发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产生市场价值十多亿元。

候选团队(2个)

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磷矿非常规热法,非常规湿法研究,团队成员15人,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耀担任团队负责人。

团队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团队围绕磷资源领域重大战略与产业发展关键需求,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围绕磷资源开发利用关键共性技术,团队开发出选矿、湿法磷酸净化、固废资源化利用等30余项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以此建成大型胶磷矿浮选厂5个,现代化磷化工装置15个等,带动磷产业新增产值超过200亿/年。省内以滇中、会泽、滇东北等主要产磷区;省外以贵州、湖北、四川等主要产磷大省;国外以沙特、阿尔及利亚、越南等主要产磷国家为技术市场,结合国内外磷产业发展趋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开放合作,提升我国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团队依托现有国家、省级创新平台15个,以及两个院士工作站,形成磷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辐射源和策源地。

疫苗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团队,于2000年1月成立,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展疫苗学相关关键技术,生物制品学研究,团队成员15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廖国阳研究员担任团队负责人。

团队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团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长期从事疫苗创新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创建了一系列的平台技术及评价方法等,承担了 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IPV)的研发课题,历时15年完成了国家一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并于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注册批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系列疫苗创新技术平台,包括自动化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及病毒培养技术平台、基于自建标准抗原的疫苗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平台、高等级灵长类实验动物创新平台、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GLP)中心、P3/P4 高等级实验室技术及评价平台。

| |

主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技术支持:云南省科普资源信息中心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6号,联系人(办公室):0871-63639710 

ICP备案号:滇ICP备05008566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151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号

抖音号